光田さの《從生命體L的終結開始》『生命体Lの果てから』

這篇之前在今年的札記#1有簡單寫過,此篇為額外寫的解讀。

 

從生命體L的終結開始『生命体Lの果てから』

光田さの


經過整整十年,勒忒的童年玩伴‧大河突然回到家鄉與他重聚,倆人住在勒忒管理的鐘塔之中。小塊的流星隕石墜落擊中了鐘塔,露出勒忒從沒見過的通道,通往設置神秘儀器的房間,隔天鐘塔中竟出現了與勒忒長得一模一樣的人,他們為其取名為「阿勒提亞」。


有事沒事就想誇一下長鴻,他們有時候會進這種沒什麼關注,但品質意境都很好的小品之作,拜託繼續。

這本是在軟科幻之中注入希臘神話,將「向流星許願」提升到形上層次,明目張膽地把心理學與哲學以各種象徵揉進俗套戀愛劇情中的佳作。


光田さの老師蠻可愛的,可能怕讀者看不懂,所以有在最後的附錄中點到為止地放上主角「レテ」的拼音,讀者有興趣就可以以此推想。雖然比較需要動腦,但應該是不需要任何專門知識就可以簡單理解表面的故事。


下文為個人分析,涉及一點劇透,可能會影響閱讀理解,自行決定是否繼續往下觀看。


👇

👇

👇

👇

👇


故事架構基本上不脫「面對衝突→解開誤會→歡樂大同」


基於角色取名和視覺上的意象,我第一時間是以榮格派理論去解讀為「個體面對形象化的自我,消除理解了過往的創傷,而更為成長的故事」換句話說,這是有關於勒忒的個人成長,戀愛方面反倒不是那麼重要──之所以會這麼說,要先從取名來看起:


勒忒(Lethe)在希臘神話中,是代表遺忘的女神,也是冥界的五大河川之一,有德者之魂飲下河水便會遺忘一切,前往代表來世的極樂世界(Elysium)。而阿勒西亞(Aletheia)在希臘神話中是宙斯之女,是真理與真相的化身。兩兩相對的兩個分身實際意義上很好理解,真正有意思的是「大河」這個看起來再普通不過的和式名稱。


假如有另一個我,是否就能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了呢?」勒忒在故事中需要靠著觀察與自己如出一轍的阿勒西亞來比對世界對自己的態度──更準確地說,是大河面對自己的態度──似乎是在表示他無法理解,甚至能說是忘卻了自己存在的意義。


大河的離去對勒忒造成了相當的創傷,他一人獨守象徵「時間」的鐘塔。把每個角色都視為概念的「形象化/擬人化(personification)」,若是「勒忒」原本應是令人忘我前往下一個世界的河流,失去了流動的力量,豈非只能停滯不前、成為一灘死水?


當大河與勒忒終於願意順從自己的心,可說猶如歸鄉遊子認清了自己的目的,去順從「命定的道路」──

浪漫的地方在於,河水理當川流不息,勒忒作為遺忘的代表,總是會需要大河的陪伴,在書中也多次出現水的意象。



我覺得有趣的是,冥界之水既象徵著死亡也象徵著新生。正如同「睡眠」與「生活」。


我在沉睡時被喚醒...

恢復意識後,成為了「勒忒」。


至於阿勒西亞,則是「無法被實踐之舉」的代表,是勒忒的慾望與「沉睡的那一面」──講白了就是心理學中陰影/潛意識層面上被壓抑的那個腦中小人。


勒忒:「你是追著我來的嗎?」

阿勒西亞:「我...是被那樣設計的。」

勒忒:「那還真辛苦。」


當勒忒再次面對大河,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在不自覺中抑制自己的感情,可以把阿勒西亞這種分身現象解釋為解離機制的投射,也可以解釋為「終於意識到自己的創傷/感情」,大河的出現,觸發了過往的回憶與痛苦。


榮格派理論中重視正反兩極,認為越是能認知/面對自己的反相,或說潛意識中的自己,越能達成所謂「自我(Self)」,即成為更好的人、朝更好的自己更進一步。


阿勒西亞這個角色,在故事中似乎就代表著那個目的。


當勒特與大河互訴情語,願意一同白頭偕老的那瞬間,

雷聲大作,阿勒提亞消失了──


結局的尾聲,勒忒更是決定要踏出鐘塔,與大河一同去尋找失蹤的阿勒西亞,既代表著不再隱瞞真心,也是自己的生命/人生,終於開始向前流動。


Comments